若兒童腹瀉長達兩週以上,便可歸類為慢性腹瀉。兒童慢性腹瀉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有許多因素都會造成小朋友的消化吸收不良,營養因而不足,所以不能修復已經受損的腸黏膜,如此惡性循環出現(腹瀉→營養不良→持續腹瀉→營養不良),稱為頑固性腹瀉(intractable diarrhea),此時口服藥物與電解質水溶液效果已經不大,往往需要住院靠靜脈點滴注射才能打斷此惡性循環。
1. 學步幼兒腹瀉
一至三歲剛學會走路的幼兒,常見間歇性腹瀉,但是沒有生長發育遲緩或脫水等任何不適,稱為「學步幼兒腹瀉」或「慢性非特異性腹瀉」(toddler’s diarrhea 或chronic nonspecific diarrhea),這是因為此時期的小朋友常常吃零食與飲料,加上腸胃道較易敏感,所以大便次數變多,但是糞便檢驗正常,這並不會影響體重與長高。
解決方法就是減少零食,且三餐中碳水化合物要減少,脂肪可以加量,如此食物的滲透壓會下降,且脂肪可以減緩腸胃道的蠕動,如此雙重效果可以減輕「學步幼兒腹瀉」的症狀。
2. 腸炎後腹瀉
另外常見慢性腹瀉的原因就是腸炎後腹瀉。在各種原因的腸炎發生後,腸黏膜會受損,表面的雙醣最先剝落,且最晚生長回去。這段消化能力較差的時期,有時可以長達三至六個月,此時期若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雙醣,由於無法被消化吸收,這些雙醣會在腸道中吸很多水分過來,造成水瀉,因此這種腸炎後腹瀉是滲透性腹瀉(osmotic diarrhea) 的一種,餵哺母乳者要持續哺餵母乳,至於喝奶粉的小朋友可以稀釋配奶粉,或選擇不含乳糖(lactose-free)的止瀉奶粉。
3. 醣類消化吸收不良
很多成人喝完牛奶後常常覺得不適,這就是因為先天乳糖酶不足,稱為“乳糖不耐症”(lactose intolerance)。有百分之七十的有色人種與百分之十的白種人,都會有喝牛奶後腹脹、腹痛或腹瀉的問題。由於小腸的乳糖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退化,不足以應付突如其來大量的牛奶,而產生不適。因應之道就是在喝奶前添加乳糖酵素,或是從此儘量不食用含乳糖的食物。
醣類消化吸收不良,可以從大便中檢驗出糖分或是其代謝產物,而大便會容易發酵偏酸性,也容易造成寶寶尿布疹。至於出生就缺乏乳糖酶或是其他雙醣酶(如sucrase-isomaltase)的寶寶則非常罕見,需要自出生就開始使用特殊的配方奶,才可以避免長期腹瀉與生長不良等嚴重問題。
4.脂肪無法消化吸收
若大便中有油稱做脂肪瀉(steatorrhea),造成脂肪消化吸收不良的因素很多,包括膽汁代謝問題、胰臟疾病與腸黏膜失去完整性等疾病。此時大便容易大量、惡臭且發泡,這些疾病往往會合併胸部疾病、免疫缺失與成長不良等問題,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。
5. 食物過敏
大約有百分之一的寶寶有食物(尤其是牛奶蛋白)過敏,主要的表現就是腹瀉與嘔吐,選用高度水解蛋白配方後,症狀會緩解。而這類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嬰幼兒長大至三歲時,一般對牛奶也會產生耐受性,即使再度喝牛奶也不易產生腸胃道症狀。
6.免疫缺失
愛滋病病例成長驚人,小朋友慢性腹瀉且常常發燒生病,不要忘了愛滋病與其他免疫機能缺失的疾病(如IgA deficiency等)。
7.其他
其他會造成慢性腹瀉的罕見原因,如手術後或先天的小腸短少症(short bowel syndrome,因為小腸吸收面積太小,造成營養素流失與滲透性腹瀉)、藥物(某些抗生素與其他會影響腸胃蠕動的藥物等)、梨型鞭毛蟲感染(Giardia lamblia 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腸胃道原蟲,需要靠糞便或腸液中分離出此原蟲來證實)、鋅缺乏(zinc deficiency induced 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,會呈現腹瀉與肢端皮膚病變)與嚴重貧血等疾病。
所以當慢性腹瀉的寶寶已經排除了常見問題而仍持續腹瀉時,便需多加留意以上罕見原因,以便及早與醫生找出問題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