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稚園攻略
小一入學
幼稚園資訊
小學資訊
中學資訊
專業學生相

主頁 » 教養 » 教養心得 » 你可培育孩子成為音樂家嗎?
縮小
放大

你可培育孩子成為音樂家嗎?

「腦」力勝於一切

神經科學家 Gottfried Schlaug 曾掃描數十位職業音樂人的腦部,以嘗試了解其運作方式。研究發現,音樂人腦部的多個區域比常人大。有兩個部位的差異最為顯著,包括小腦和胼胝體。小腦僅佔腦容量10%,但其神經細胞比腦部其他部位更多,而胼胝體則是連接大腦兩側的帶狀組織,能幫助音樂家協調身體左、右兩側的動作。但為何音樂家的腦部與眾不同?是天生如此?抑或是長年的練習改變了他們的腦部結構?

完美聽力

要成為世界級音樂家,光靠「食」腦並不足夠。你還需要過「耳」不忘的才能。華裔鋼琴神童餘峻承兩歲時,在生日會上聽到一首童謠,回家後便能用鋼琴彈奏出來,但他在此之前卻從未學過鋼琴。此外,他還具備遠比耳朵更重要的秉賦-完美的音感。指揮家及作曲家 Jeffrey Bernstein指出,10,000人之中只有1人具有這種天賦。然而,只憑藉完美的音感並不能令人成為音樂天才。

熟能生巧

心理學家在研究音樂神童的非凡能力時,發現一個明顯的共通點,就是練習。作家 Malcolm Gladwell提出一個理論,如果一個人希望成為象棋大師、網球冠軍或音樂天才,那起碼要投入10,000小時的練習。Maxim Vengerov 是全球最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,他四歲時已開始用一把小型小提琴進行練習。他不但從小展現非凡的音樂才華,並刻苦練習,努力不懈。他年幼時在母親指導下,每天苦練七個小時,直到凌晨四點才休息。

承受壓力

音樂神童還有另一個特點,就是自幼承受「不成功誓不休」的壓力。貝多芬的父親是鋼琴教師,最大的心願是將兒子培養成下一個莫扎特。為實現這個目標,他將年幼的貝多芬鎖在房內,迫他練習數小時。幼年即已嶄露頭角的小提琴奇才 Vanessa-Mae 在電視紀錄片中講述,年幼時母親曾對她說:「你只有在拉小提琴的時候,對我才有特別的意義。」她母親更在她12歲時迫她退學,以將全部時間投入音樂。

先天vs後天

那麼,事實到底是怎樣的?有些人的才華是否真的是上天的恩賜?或者音樂神童只是後天悉心培養的結果?事實上,音樂神童可能是這兩種元素結合的產物。以專門研究音樂能力及心理學著稱的John Sloboda教授指出,任何人都有潛力成為天才,但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將潛能發揮出來。他認為,音樂神童的才華有75%歸功於訓練及培養,其餘25%則是天賦。

如果他的說法正確,那要成為郎朗這樣的音樂奇才,你必須要有天生的完美音感及適當的腦袋、投入10,000小時來磨練音樂技巧,並得到父母的鼓勵。這樣看來,只有不平凡的童年生活,才能塑造不非凡的奇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