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稚園攻略
小一入學
幼稚園資訊
小學資訊
中學資訊
專業學生相

主頁 » 教養 » 教養心得 » 體罰會導致孩子行為的偏差
縮小
放大

體罰會導致孩子行為的偏差

在玩具反斗城裡,經常可以見到孩子哭鬧著要求父母買玩具的畫面。如果是你遇到這種情況,你會如何處理呢?

有一位媽媽選擇以「忍耐」來面對孩子。剛開始她輕聲對孩子說:「今天不行,下次再買給你。」

但似乎仍不能停止孩子的哭鬧。這位媽媽覺得火光,便在孩子頭上打了一下並大聲斥責:「你為什麼總是不聽話的?」

隨即轉身離開,留下不知所措的孩子坐在地上,滿臉疑惑地看著媽媽離去。

對這位媽媽來說,或許將打孩子視為當下不得不使用的管教方式。但實際上,「打」這種管教方式絕對是錯誤的。受到體罰的孩子,往往會因為害怕或壓力而「被迫忍耐」。換個角度來看,會對孩子施行體罰的父母,往往是因為自己先失去耐心,或是個性較衝動的父母。

其實,「自發性忍耐」與「被迫忍耐」兩者間有著很大的差異。當有想要的東西時,自己能夠說服自己克服欲望,稱為「自發性忍耐」;但在無法壓抑欲望時,卻因受到外力逼迫而不得不放棄,便是「被迫忍耐」。

引導孩子學習「自發性忍耐」,而避免經常性的「被迫忍耐」,才是管教孩子的重點所在。而以暴力等方式來管教,也容易為孩子帶來極大的遺害。例如,在日常新聞中,不是會看到中學生,甚至小學生為了向父母索取零用錢不果,又或玩電腦遊戲受阻,而出手襲擊父母的社會事件。事實上,這些孩子都曾經受過體罰,或是長期性的受迫、壓抑,而致使他們的觀念產生偏差。

在孩子犯錯時,父母親確實應拿出堅決的態度,來糾正孩子的偏差行為。但如果父母矯枉過正,反而容易令孩子心生誤解,而產生「只要使用武力就能使人屈服」的錯誤觀念,因此,尺度的拿捏是相當重要的。